【民間傳說】從南北朝以后,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。
南朝梁的吳均(四六七-五二○)在《續(xù)齊諧記》中寫道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。每至此日,竹筒貯米,投水祭之。
漢建武中,長沙歐回,白日忽見一人,自稱三閭大夫,謂曰:‘君當(dāng)見祭,甚善 。但常所遺,苦蛟龍所竊。今若有惠,可以楝樹
葉塞其上,以五彩絲縛之。此二物,蛟龍所憚也!匾榔溲。世人作粽,并帶五色絲及楝葉,皆汩羅之遺風(fēng)也!绷硗獾恼f法是,
百姓怕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,于是裹了粽子,投入江中喂魚。粽子與屈原關(guān)聯(lián)的說法,由于其浪漫主義色彩,而被廣為傳頌。
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(xiàn)。
嘉興粽子團(tuán)購咨詢熱線:021-39529215 021-59522368 021-60515809 15821108863 18017482368
團(tuán)購傳真:021-39117877
QQ客服:2477436763 2212159305
上海市滿5000元免費(fèi)送貨上門,貨到付款,可開各類型發(fā)票,接受現(xiàn)金,轉(zhuǎn)賬,支票,匯款。
蘇州五芳齋粽子團(tuán)購:
五芳齋粽子 http://www.jxwfz.com
五芳齋粽子 http://www.17wfz.com
真真老老 http://www.51zzll.com
真真老老 http://www.zzlltg.com
端午團(tuán) http://www.duanwutuan.com
五芳齋粽子 http://www.wfzfood.com
蘇州五芳齋 http://www.suzhouwfz.com
三珍齋 http://www.jiaxingszz.com
五芳齋粽子 http://www.wufangzhaitg.com
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:“彩縷碧筠糭,香粳白玉團(tuán)。”
宋代楊無咎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:“疏疏數(shù)點(diǎn)黃梅雨。殊方又逢重午。角黍包金,菖蒲泛玉,風(fēng)物依然荊楚。衫裁艾虎。更釵裊朱符,
臂纏紅縷。撲粉香綿,喚風(fēng)綾扇小窗午!
【粽子做法】漢代,粽子是“蘆葉裹米”;到了西晉,變成了“菰葉裹黏米,雜以粟”。后魏賈思勰在《齊民要術(shù)》中記載更為詳細(xì):
《食經(jīng)》曰:“粟黍法:先取稻,漬之使釋。計(jì)二升米,以成粟一斗,著竹內(nèi),米一行,粟一行,裹,以繩縛。其繩相去寸所一行。
須釜中煮,可炊十石米間,黍熟!薄妒炒巍吩唬骸啊瘢河蔑久啄,絹羅,水、蜜溲之,如強(qiáng)湯餅面。手搦之,令長尺余,廣二寸
余。四破,以棗、栗肉上下著之遍,與油涂竹箬裹之,爛蒸。奠二,箬不開,破去兩頭,解去束附!钡搅嗣鞒,李時(shí)珍在《本草
綱目》中記載:“糭,俗作粽。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,尖角,如糭櫚葉心之形,故曰糭,曰角黍。近世多用糯米矣,今俗五月
五日以為節(jié)物相饋送;蜓詾榧狼,作此投江,以飼蛟龍也。”現(xiàn)在的傳統(tǒng)做法則是,先將粽葉(蘆葦葉或竹葉等)泡濕,糯米
用水泡好,以肉、豆沙、棗仁等為餡,包成三棱形、方形、枕頭形等蒸、煮而成?梢,明朝的時(shí)候,糯米已經(jīng)成為粽子的主要原
料。而現(xiàn)代用赤豆、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的粽子做法,則是南北朝的時(shí)候已經(jīng)開始流行了。
【粽子的形狀】因地區(qū)不同, 由材料以至粽葉,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,連“裹” 的形狀,也有很大的不同,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
祭天,因此漢晉時(shí)的粽子,多做成角形,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。此外,一般還有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、長形等各
種形狀。
【粽子流派】北方的粽子,多是簡單白米,或者雜以赤豆、棗子,蘸白糖食用。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,做法也復(fù)雜,尤其是餡,變
化多端。和北方粽子的一個(gè)重大差異是,
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,多預(yù)先用醬油浸漬,與肉餡相蒸,香味撲鼻。 |
 |
|